15. 補正常犯的毛病
前幾篇文章說過補正漸入最好在工件輪廓之外完成,但也不能墨守成規,下圖是用G41左補正來銑削工件輪廓,有了G41手寫CNC程式變得很簡單,寫作者只要將G41配合著工件輪廓來寫就可以銑出工件輪廓,而不用算出刀圓的圓心精確位置,圖中以(G41)來表示該單節已經是在左補正運行的階段了,初學者常犯的毛病就是隨便選取工件輪廓的某點來當作銑入的接觸點,這樣會造成少切。
不過把工件輪廓的某線段的不過切一點當作銑入的接觸點,也不能完全改善這種少切的殘留,如下圖所示。
有常用的兩個方法可以避免這種少切的殘留,如下圖所示,只要把工件輪廓的某線段的不過切點施予補正漸入,待逆時針方向銑過工件輪廓一巡之後,便以補正漸出方式離開接觸點,如下圖中沒有括號的G41及G40所示。
還有另一個避免這種少切殘留的方法,此法從頭到尾都維持在補正運行,不過,在逆時針方向銑過工件輪廓一巡之後,便越過接觸點一個半徑長度之後才以補正漸出方式離開工件輪廓,如下圖所示。
在車床上精車小直徑工件,常常從工件中心開始,如下圖所示,當車刀往下時,作補正漸入,爾後就一直是補正運行到最後,要注意的是,圖中標示之s不可小於兩倍刀鼻半徑,否則其補正路徑會發生自交打折而引起alarm。
精車時,也有常從工件中心開始,如下圖所示,當車刀往下時,作補正漸入,爾後從工件中心開始車削,然後就一直是補正運行到最後,要注意的是,精車完之後在工件的端面中心處會留下尖突,補救之法為 : 當車刀往下時要越過兩倍的刀鼻半徑值,譬如說刀鼻半徑0.4mm,車刀往下時要到X-0.8處,然後才G1Z0.F0.1這樣車過去,如上圖所示。
此外很多人習慣在車削最後時,給與補正漸出,以免補正的功能殘留到下一刀還繼續作用著,但殊不知此舉最好在車刀離開工件之後才進行,以免在補正漸出單節對工件過切,如下圖所示。
最後再舉一個補正時經常發生阿爛(alarm)的例子,一般補正的正確使用方法是:在精車(或精銑)開始之前,給與補正漸入單節,等精切削結束,車刀(或銑刀)離開工件之時或之後,再予以補正漸出單節,在這個補正漸入與漸出的中間過程,很多人習慣把工件精修的輪廓全部寫進去,殊不知這正容易引起阿爛,如下圖所示,工件精修的輪廓有一微小線段,此線段比刀鼻半徑(或補正值)0.4mm還要小,一經補正偏移後,會引起補正路徑自交打折,造成阿爛。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