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1975年楊鐵生產出台灣第一台CNC車床,
1980年我進入北市高工機械科就讀(後來在高二時校名改成大安高工),
CNC課時老師們指著CNC車床對我們這些學生說:這是一台價值一百多萬的機器...
天ㄚ,你能想像嗎?那時候一棟房子也沒有一百萬!!
接著老師又說由於我們台灣不會生產控制器,
所以每生產一台機器就要被日本抽走一半的錢...
從滾珠螺桿一直講到控制器,描述我們如何的被技術殖民,
其實老師們衷心期盼的是我們國人能自立自強...
轉眼間,二十幾個年頭過去了,
Fanuc的控制器還是高掛在台灣的機台上,
我們的工具機還是得吸著日人的奶水才能壯大,
然而,我心裡對老師們的衷心期盼感到無言無奈,
哎,萬里長征人未還...
在師大讀碩士的時候,原本碩士論文想以控制器做文章,
但是發覺Fanuc東堵西堵的,技術資料都不願釋放出來,
無奈只好改跑CAD/CAM軟體,在 屠教授及 林主任的協助下,
我寫的某些銑削路徑還比Mastercam來的正確,
(那時候Mastercam只出到第五版)
不過,我當時的研究範圍都僅限於2.5D以內,
後來到台大機研所讀博士,受業於 尤教授,
在他的諄諄教誨的指導下,才真正進入3D的銑削,
尤教授冶學嚴謹,親自寫了一套3D的CAD核心,其才能真是舉世無雙,
我在 尤教授發展的3D的CAD核心裡,使用VC++及J++,
分為銑床及車床各寫了一套智慧型CAM軟體,
除了將車床的軟體命名為FGcam並已經商業化之外,
還針對CAD/CAM的內容發表了4篇SCI 國際論文。
很多朋友問我為何命名為FGcam呢?
FG是Flight General的縮寫,中文叫做飛將,
與龍城科技公司的名稱合起來便是"龍城飛將"...
在台灣寫CAD/CAM軟體的人,大都覺得很孤獨,
不但沒有財力、人力之外,寫出來的軟體還會遭到國人質疑其功能不堪,
其實我們國人的研發能力已經進至國際水準了,
除了龍城的FGcam外,還有世佳的SGcam跟仁安的FrankCAM,
都不亞於外國軟體。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與同在CNC業界奮鬥的各位夥伴共勉…
留言
張貼留言